关于大数据:⑥ 啥目的?

我得承认我提 Davenport 提的有些多,一方面是因为教授是领域的权威,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看到教授的文章时很有挫败感。我看到大数据概念时立刻想到其关键是“分析变革”,还来不及得意就发现 Davenport 许多年前就已经讨论了分析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。2005 年,Davenport 在 Babson 组织了一个调查项目,分析“分析”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,调查的主要结论以 Competing on Analytics 之名发表在次年一月的 HBR 上,同年 Davenport 又与埃森哲研究总监 Harris 合著出版了同名著作。虽然当时讨论企业从数据分析中获利的文章和专著也不少,但将“分析”变成商业时尚却与 Davenport 的这些工作分不开。

商业时尚是一种商界的集体信仰,包括创造、加工、推广和实用等阶段。单说与 IT 有关的商业时尚就曾有办公自动化(OA)、计算机辅助工程(CASE)、企业资源计划(ERP)、客户关系管理(CRM)、电子商务(E-COM),等等。商业时尚大多是从少数人看到的前景和多数人不理解的概念开始,然后被加工成简单易懂的概念,之后许多人看到各种可能性,开始口口相传,变成一个热词,同时许多机构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尝试。根据企业尝试的结果,商业时尚可能出现消散、演变和普及等不同结果。前文提到过大数据目前已是推广阶段,其标志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谈论这个话题,同时有些企业在探索实践。如果 Michael Lewis 的著作 Moneyball 是这个商业时尚的滥觞,那么 Davenport 的分析变革就是时尚概念的构建,而大数据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工出来的热词。

从商业时尚的角度来看,“分析变革”的诉求是让“分析”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。“分析”满足难以复制和独特这两个所有竞争优势源泉必备的条件。抽象地讲,分析竞争型企业的分析软件和技术容易复制,但每个企业的数据分析方法,及其对于战略和定位的作用都不同,没有现成的分析型企业摸板可供套用,而且最重要的是企业注重分析的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难以复制。除此之外,“分析”还具有两个与其他竞争优势来源不同的特点:一是可更新性高,二是多领域适用。分析适合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竞争中,可以随着竞争升级而不断提升,而且分析不局限于业务,也可用于内务,比如 HR、成本控制——想必你已经联想到 6-Sigma 了吧。用分析作竞争优势基础时,可以不必在意竞争对手在分析方面的水平,自我提升本身就是回报。有些行业的分析竞争水平已经很高,但分析仍能提升企业自身的能力,而且分析这件事总可以做得更好。

总而言之,“大数据”吹起来的这股热浪其根本目的是倡导企业通过“分析”构建竞争力。等这场商业时尚过时后,分析或许就会像财务、HR 一样成为企业的另一个必备的常设单元了。

留言

留言由 Disqus 服务支持。